此“炁”非彼“气”,道教中“炁”与“气”的区别应用
“炁”与“气”读音相同、意义相近,但是在道教中,此“炁”非彼“气”, “炁”指的是先天之气,而“气”指的是后天之气,两个字不可混用。
道教认为,“先天一炁,从虚无中来”, 先天一炁即天地初开时的本源之气, 它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,无始无终,无色无味,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,不垢不净,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,至神至妙,故为万物生生不息之始,万物生灭流转的原始动力。
《道德经》中的“天地本无物也,物物生生,始开于炁,”,也就是说炁乃万物之母,道之本源。大道之源,即真一之炁,真一之炁,即大道之根。
《道德经》的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 这里的数字一代表的都是炁,《有无往来》曰“未见炁曰太易, 炁之始曰太初。一炁积而两仪分,一生三而五行具”,这里的太易、太初指的是宇宙时间运转的时间段。道教认为宇宙起源于混元(混沌)之初,混元(混沌)之初类似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奇点,类似于以下的路线图:
混元之际(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),太易阶段(开始宇宙大爆炸)未有炁,太初阶段(宇宙冷却)始有炁,太始阶段(元素形成)始有形,太素阶段(天体形成)始有质,太极阶段(行星形成)阴阳生,阴阳生两仪、四象演化出八卦万物。
太易、太初、太始,太素、太极,这里的先天五太代表从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,太初阶段开始有先天之炁。天地诞生后,先天之炁掩于后天之气。
八字命理阴阳五行之气,风水气场,这些日常生活之气都是后天之气。此“炁”非彼“气”, 彼“气” 亦非此“炁”,在道教中,二者不可通用互换。炁”乃先天之炁,代表无极,“气”乃后天之气。道教中的“一炁化三清”之说,不能说成“一气化三清”,在道教典籍文献中,大量采用炁字,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气字代替的。